高层定调!楼市 绝地大反攻
2023-07-30 21:14:20 叶檀财经

文/顾天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重磅政策 接二连三

平地一声雷。

两场重磅会议,一份重要文件,帮助房地产翻开崭新一页。

7月27日,住建部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

这次主要讨论了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来自建筑施工、建设科技、房地产等领域的多家国有、民营企业发表了真实感受,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住建部倪虹部长强调三点:

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认房不认贷

简单来说,目前只要你的名下有一套房,无论是不是贷款、有没有还清房贷,之后买房一律按照二套房标准审批贷款。

而这次住建部强调的是,只要买家名下已经没有房产,那么依旧可以按照首套房标准审批贷款。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大幅加速市场上的置换需求,减少买房者的资金压力。

上海自2016年起开始实施认房又认贷,当时被媒体称为:

在认房又认贷的前提下,假设业主置换,卖一套买一套。

他把自家房子从原来60平米置换成90平米,在贷款审批的时候必须要付70%的首付,房贷利率为5.25%。

假设认房不认贷落地,那么卖一买一的首付资金比例立刻下降到35%,房贷利率也同步下降。

我们参考贝壳找房的数据,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浦东朱家滩小区,两室一厅68平米的房子,总价600万左右,对口明珠A优质小学学区。

(开发浦东小区价格 来源:贝壳找房)

假设新落户的上海人张三想为孩子在浦东买这样一套房子,在认房又认贷的前提下,他从其他区的首套房置换到浦东的首付和利率成本大约是:

假设认房不认贷落地,张三的卖一买一置换成本下降到:

两者首付相差210万,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今难度大大降低了。

北京的情况也类似,按照过去的政策二套房贷款认定首付比例高达80%,房贷利率高达5.25%,假设改为认房不认贷,首付比例立刻降低到35%,房贷利率变为4.75%。

在这之前,7月24日高层也有一场重要会议。

在涉及房地产领域的方面,会议重点强调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这是一剂强心针。

所谓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具体来说就是:

既然增量房产无论是建设还是需求都在回落,那就把重心重新挪回到居住质量上来。

也就是一周前审议通过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文件已经明确,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在于改,而不是拆。

主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被定义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则称为特大城市。

比如深圳的城中村和握手楼众多,它们成了外来打工人口落地深圳的第一站。

城中村一方面提供了廉价、简陋的居住环境,同时房屋整体破旧密集、公共服务几乎为零、有些还有治安问题。

中国在2016年之后展开大规模货币化安置,城中村大量被拆迁,三四线棚改占比高达80%以上。

棚改的资金来源与最大功臣是央行主导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一个神奇的政策工具,解决了钱这个最大的问题。

具体的操作模式为:

很多自媒体一厢情愿地把这一次的超大特大城市改造,解读为棚改2.0版本,恨不得明天全国楼市开始新一轮普涨。

这既不可能,也不适合楼市现状。

新常态下,政府将联合监管部门,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

房子 一座围城

不久前有网友在上海一个本地论坛上,发了一段对上海中产阶层的定义:

网友们纷纷表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来源:网络)

绝大部分新晋上海家庭,房子通常也就400万到800万之间,居住在80、90年代楼龄的老破小里是很正常的事情,能买得起核心地段三室一厅那是极少数。

于是很多人吐槽:

他们手里的房子只能出租,在当下市场下行的情况下无法迅速变现,每天都在亏损。

于是很多新上海人开始积极自救,甚至来了一轮反向置换。

过去的置换套路是:

如今的置换方法是:

说人话就是:

10年之前,提及中国楼市买房策略,市场上大部分专家、自媒体都会告诉你一句话: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来源:B站)

于是各种炒房策略与理论层出不穷,很多人依靠一套房和各种空手套白狼技巧,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一位炒房圈知名大V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

他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方法论,三个最关键的步骤是: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曾经写下:

房子对于中国普通家庭来说,早就成了一座围城。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如今,城里城外的相互对视。

走,还是不走?该怎么走?

高层已经给出了参考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