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经济学家智库 New Economist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李稻葵。本文为李稻葵6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上的发言。发言略有删改,未经本人确认。
(资料图片)
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疫情之后,每半年一次的宏观经济论坛终于能够恢复线下举行了。
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中国年轻人没有躺平,很有创造力,不亚于前天在足球赛场上跳进球场上的青年。
另外还有一件我很开心的事情跟各位汇报,就是疫情期间,我们没落下一场论坛,我们都是线上举行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团队还在前进,他们挑起了大梁,年轻人成长起来了,这是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包括中国学术界,我们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我们的根基所在。
今天我要利用宝贵的时间,十几分钟时间,把我们这个报告的主要的想法和我们的背景简单的跟各位汇报汇报一下,然后请三位年轻同志做比较强劲的汇报,我们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的标题,这标题是‘防过冷是新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防过冷一个关键词,我要等会要解释,新时期我不用解释了。宏观经济治理这是个新提法,不是宏观经济调控,基础性任务恐怕长期都应该这么做。
刚刚尹主任的主旨发言非常精彩,真的给我们这次论坛定了一个非常准的调。他刚刚很多说法,其实就是指引着我们报告的。不是今天要防过冷,恐怕相当长的时间都要防过冷。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都是偏冷,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这个说法的基础逻辑是这样子的。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主要改革开放的头几十年,我们那个时候的主要的国家治理的改革的它的精髓或者主要工作是什么?简政放权。那么简政放权这个主题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内使得我们的经济变得非常的活跃,所以那个时代‘经济过热’是主题。尹主任肯定知道经济过热是主体,你包括我们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学长老院长,他非常治理有方的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刹住经济过热,过多投资,咱们记忆犹新。
过去十几年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走向了有序,走向了有序高效。那么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副作用,副产品是什么呢?就是经济的增速宏观经济偏于偏冷,因为总体上讲治理能力提高了,要强调规范有序,那么规范有序的一个副作用反映在经济运行上就是过冷。
这里我要解释什么叫经济过冷,我们经济过冷的意思指的是实际经济运行的速度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好的,为什么非常好?我们报告里有展示。
经济增长潜在速度无非就是三个指标,就是三个要素,我称之为KPL。
K就是capital。中国的储蓄率高,35%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这么高的储蓄率,如果搞投资的话,那是有充分的基础的,不仅是搞投资有基础,包括我们下面要讲的地方债,可能没有太多商业回报的地方债用它来化解也可以,因为储蓄率高,我们本世纪初处置了四大国有银行,当时的运行不力,不就是靠的是高储蓄吗?
这个没有争议,我相信这一点没有争议的,K没问题,仍然是高储蓄,这个一季度的居民储蓄又上升,长期来看是好的,短期当然是问题了。
第二是P,productivity。生产效率靠什么?靠研发。我们的报告里谈到中国的研发能力现在是比十几年前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总支出量按现价美元计算跟美国非常接近的,2025年应该超过美国了,如果按照实际的研发的支出的购买力,那比美国还多了,因为中国的工程师没有美国工资高,而且中国一年培养400多万的大学毕业的纯工程类的毕业生,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之和都比他们还多,研发能力上升,科技研发能力是有的。
L是labor,我们把L变成人力资源,我们不认为我们应该有人口焦虑,我们认为尽管人口总量上升可能见顶,但是人力资源总量还在上升,因为健康活跃的人口的总量在上升。到现在男性68岁前一般都不会有慢性病都很活跃,另外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所以我们计算到205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就是健康的人口乘以平均受教育水平还在上升,到205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会高达16.44亿,如果是按2020年标准算的话,14.66亿仍然是世界第一的,所以不要有那种焦虑,不能把经济的下滑推给人口。这个我们不同意,我们做了非常仔细的报告。
那么经济增长潜力是有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增长的实际速度低于潜力?过去10年以来增长速度逐年下滑,每年下滑0.32%,这个态势必须逆逆转。根本的原因是刚才我反复讲了,我们现在规范有序,国家治理能力非常强,在大形势下就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就产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容易过冷。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经济工作,包括宏观经济治理工作,我们这个思路要变,要从过去防过热——比如过去房地产不能炒房,防过热要变成防过冷。根本的思路要改变,这个惯性思维的惯性要改变,各种工作都要改变。怎么改变呢?恐怕根本的,我们呼吁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要改变。我们研究院两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搞政策研究,另一条腿我们搞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搞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我们认为一个市场机制搞得好不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政府的激励要搞对,现在政府的激励要调整,要改变政府经济调控的思路,要把防过热变成防过冷。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这个例子太小了,可能有点微不足道。我就讲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个小众市场,摩托车市场。现在有一个规定,摩托车是13年强制报废,摩托车骑的比四轮车少开的少多了,13年的摩托车亮锃锃的强制报废,本质上就是给所有买摩托车的消费者一个强大的折旧,谁还敢去正常的去买摩托车?13年以后这个摩托车就没有,江苏省曾经是11年,荒唐荒唐。我做委员不好意思,我呼吁了很多年,但是很不好意思,这事太小,太小。很多人说你这是不是有私利,我承认我有私利,但是这事绝对不是我一个人,那是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我提了很多遍,某一个部门我不好提名字了,去年说可以解决,今年之内可以解决,我高兴坏了,我就跟一些朋友们分享,大家跟过节一样的欢欢呼雀跃,一年多前到现在还没出来,这有什么难的?有什么难的我真搞不明白,其他的事限房限购汽车牌照复杂,摩托车这事是简单的。
我就不明白,我反思反复思考,唯一的解释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的思路没有改变,没有把防经济过冷,抓住一切机会稳经济的中央精神落实到地,落实到政策上去。我就讲的这个小例子,不好意思,有点个人的色彩在里面。
我们讲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如果中国经济长期过冷,长期去运行在经济增长潜力之下的话,那么我们有重大风险,甚至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风险。
为什么这么讲?如果经济长期过冷,失业的问题还很严重,社会的稳定就会有挑战。如果经济长期过冷研发动力也下降,因为你研发出来东西没有产品需求,市场小,科技进步也会放缓。如果你经济长期过冷,国际影响力,包括我们的装备能力都会放缓。我们赶超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趋势或者步伐可能都会逆转,这恐怕是一个基础性的长期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必须高度重视。
怎么办?有办法。因为当时我反复强调中国经济,中国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是有的,有办法。
具体说来,除了尹主任讲这些具体措施之外,我们再次补充两条。
第一条,短期内我们呼吁赶紧推出中央政府推出帮助消费恢复的政策。怎么推出?很具体在支付环节补贴。比如说我要出去买一个电脑了,买电脑之前政府宣布了,不管买什么产品,一年半年之内我在支付环节你要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明年我就给你5%~10%的补贴,当然有上限,支付环节补贴了,好处是它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不是说补贴的汽车不补贴电脑这不公平,在支付环节全部补贴。有人说养懒人不好,政府会亏了,不对,不能这么讲,这是帮助老百姓恢复消费的信心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已经推出了,上海市拿出了10个亿就干这个事儿,然后研究表明10个亿的政府支出拉动了40个亿的消费,因为商家也愿意跟进,老百姓也愿意消费。如果中央政府拿出,比如说5000个亿甚至1万个亿,根据上海的经验,那么拿出5,000亿,最后就是2万亿的消费,我们的税收体制是流转税为主,你2万亿的消费马上又变成了财政部五千亿的税收,你最后政府没有增加一分钱的财政支出,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为什么还要讨论去?我也是不明白。
所以我们呼吁这个事情,消费赶紧要扶持,有人会问是不是不公平,是不是又给了高收入人群补贴?你看低收入人群补贴不够。我告诉大家中高收入人群缺的是时间,他不消费,主要是忙不过来,我坦率的讲,最后能用的起消费券的,我相信是有时间想消费,但是缺钱的中低收入人群,为什么不做?
第二个是民营经济,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能够继续投资。怎么办?我们报告里提出一点,我就强调一点,要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不仅要讲两个毫不动摇,而且从根子上讲,民营经济跟国有经济一样,也是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民营企业发展了,增加了就业,交了税收,贡献了科技进步,让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强大更加健全,难道不是经济基础吗?这个话要讲要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这样子更加从根子上给民营企业家们是定心丸的。
所以我就简单的就补充这两点。我们呼吁从现在开始整体的经济工作,包括宏观治理的工作,整体思路要转变。我相信如果整体思路能够转变的话,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回到我们比较健康的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35年的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各位。■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